地 方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揽胜

致我远去的母亲!

作者:赵彬 | 来源:西部报道网 | 发布于:2022-12-26 16:48:02 | 点击量:82

2022年12月23日(农历腊月初一),走过了93载风雨人生路的老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去了下一个轮回的新驿站——天堂。


作者母亲2021年5月15日在成都留影

当天一大早,独自飞驰在回老家的高速路上,可紧赶慢赶,也未能见到母亲生前的最后一面……母亲静静地躺在那里,握住母亲尚有些体温的手,任凭我喊破了嗓子,哭红了眼睛,母亲离去的步履依旧那么匆匆,不曾停留。

……

母亲很苦(童年之苦),上世纪的1929年腊月十八,母亲出生在威远县轿顶山(小地名:属现在的界牌镇)一余姓(外公姓余,外婆姓陈)大户人家,殷实富足,条件很不错,在此之前,外公外婆已养育了四个女儿,加上母亲,五个女儿便是五朵金花,外公外婆皆视为掌上明珠。在外公外婆的精心呵护下,母亲和四个姐姐也都相继长大,于是就送入学堂,念书识字。

后来,母亲告诉我,因为外公外婆膝下无子(我除了有四个姨妈,便无直系舅舅)加之当时社会环境等等原因,导致家道中落。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十四岁的大姨因为外公外婆的去世伤心过度,最后也遗憾离世。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二姨和四姨,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二姨家,二姨家当时的条件好,计划经济时代,二姨父在他们那里开了一家“代销店”,每次去,都有糖吃,那个时候的甜是现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四姨家我也去过,但去得很少,倒不是因为他们家没有糖吃,而是我从来都没见过四姨,只见过四姨父和表姐、表哥,去年还在威远表侄孙的婚礼现场见过表哥,相谈甚欢,表哥除了酷爱创作诗词之外,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体”书法。

因为家庭变故,母亲也就被迫从学堂辍学回来撑起一个家,母亲虽然读书不多,但识字却不少,加上母亲通情达理,能言善辩,不到十岁就敢与人对簿公堂,维护一家人的权利。每次听到母亲讲这些,我都觉得汗颜,不是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嘛,真心觉得我们这代人比母亲差得太远,少了魄力,多了些优柔寡断,所以难成气候。

母亲那时候上的是“老学”,学的都是些古文和繁体字,清楚地记得,母亲把《桃花源记》、《木兰辞》以及王勃的《滕王阁序》背得滚瓜烂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又在眼前浮现。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就是听母亲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动人故事,“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还有就是,我真心佩服母亲能把一个笔画繁琐的繁体字写得疏密有致、龙蛇飞动,力透纸背,后来,我离开家乡,和母亲保持联络的就是书信,只是很遗憾,母亲写给我的书信我一封都没有保留住,要不也可以当成传家宝一样传给下一辈阅读,让他们领略文字和书法的独特魅力。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这一点,我姐姐继承得很好,姐姐性格很像母亲,敢想敢做,敢拼敢闯,哪怕失败了也是一笑而过,不会轻易被打垮。

母亲还教育我们,人在这个世上走,不要计较太多的个人得失,计较太多,会很少有朋友,那样的话,你人生的道路就会走得很艰难。“要吃得亏才打得拢堆”,这句话,母亲经常挂在嘴边,久而久之,也就入脑入心了,我也将此话当成了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

母亲很苦(成年之苦),母亲成家后,生了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和五哥。后来又生了我头上的两个姐姐(大的2015年因病去世,小的出生几天就夭折了),再后来,才有了我。

六十年代,缺医少药,那时候谁要是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都是去山上采些草药,一切都交给上天,能治好就是福报大,治不好也就只能无奈接受了,我头上的姐姐出生几天就因病夭折,母亲和父亲为这事也难过了很久。每次和母亲聊起此事,母亲就有些怅然若失,而我也倍感遗憾,要是那个姐姐还在的话,今年已是五十出头,想必也是事业有成,儿孙绕膝,我将会是多么幸福的弟弟啊!

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几个养大,也没过上几天舒坦日子,直到我在城里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之后,每年便会接母亲去住一段时间,可住不了多久,母亲就吵嚷着要回乡下,因为,母亲始终舍不得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去年春天,好说歹说,母亲才在我的主动“攻势”下愿意跟我一起到城里住,两个月后,母亲执意不肯再住了,要回老家。于是,我问及原因,母亲说,“你妈年龄大了,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在你这里也不成个事,回去多方便啊!”我说:“妈,您不要说这些,有妈在身边,做儿子的怎么都是幸福的,就算有个什么,我也能处理得很好。”话虽这样说,但母亲说什么都不愿意再住下去了,要我抽空送她回去。

去年的这次小住,竟成了母亲最后一次来城里。当时母亲悄悄告诉我,她这辈子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想去她的出生地(轿顶山)和童年、少年时期住过的老房子(小地名:石关门)看看。我当时答应过母亲,等有时间了我专程带她去,我也想去母亲儿时呆过的地方走走,找寻母亲当年的足迹。谁知,还没等到这一天,母亲就已悄然走远,这也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回想从2008年到现在的十四年间,我失去了三位最亲最亲,最最重要的人,父亲,姐姐,母亲。没有任何一种痛可以超越失去亲人的痛。

今(26)天是母亲入土为安的第二天,含泪写下些许文字,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赵彬)


编辑:堆润




0
点击次数:82  更新时间:2022-12-26 16:48:02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广元朝天区作家杨奇国散文集《电花绚烂》出版发行

下一篇:长篇纪实文学《八千里路》新书发布会在四川广元举行

网站首页 | 本网介绍 | 媒体合作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