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方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焦点

【聚焦第九届成都创意设计周】活化利用文化资源点亮成都世界旅游名城品牌

作者:赵彬 | 来源:西部报道网 | 发布于:2022-12-16 19:24:08 | 点击量:82

12月16日上午,作为第九届成都创意设计周重要活动——展示文化魅力·开启焕新之旅--“新旅游·潮成都”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主题分享沙龙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敏在致辞中说,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非遗民宿资源、大熊猫特色资源以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独有的环城绿道等新兴文旅资源,共同铺就了成都文化旅游传统与创新融合发展的焕新产品。

近年来,成都紧扣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三城三都”建设,在乡村振兴、川西林盘的保护中,在城市有机更新,特色街区的建设中,深入挖掘发展天府文化,打造一系列文旅消费的新场景,培育了不少的文旅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成都市的不少景区、旅游休闲街区、园区和酒店也纷纷紧扣短时间、近距离、高品质、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旅游的新特点,以及观影、看展、听音乐、看演出、进博物馆、体验非遗等旅游的新需求,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地植入新的业态和新的产品,丰富了产业、市民和游客的消费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成都旅游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据王敏介绍,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领导多次对景区产品、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开展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进景区、进园区、进酒店的要求,就是要推动优质的音乐演绎、文博艺术、非遗体验、阅读空间、文创产品进景区、进园区、进酒店,就是要推动这些产品的提供者、提供方们在景区、园区、酒店中去开拓市场,就是希望景区、园区、酒店的管理者们积极地思考树立资源,主动对接产品提供方,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发出更多、更新、更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

在随后的沙龙主题对话环节,主持人及对话嘉宾围绕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赋能文旅消费场景提质增效展开讨论。

成都市文化馆馆长李汨:做公共文化更多还是软性的东西,我们把传统的音乐,包括民族音乐,包括非遗怎么弄到街上去,弄到景区去,来利用它。传统的文艺表演活化利用到景区去,让更多人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包括我们去年做的街头艺术表演进欢乐谷,国庆七天这个效果非常好。而且现在活化利用的趋势是很足的,全国各地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另一块就是我们的民族民间民俗的活化利用,目前叫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都有18个国家级之乡,有30个省级的,包括崇州的道林竹编,金牛的摄影之乡也是国家级的,龙泉洛带水龙都是国家级的,这些怎么融合到景区,融合到文旅发展当中去,也是下一步我们要做的。

另外,“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发展规划里也提到了: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试点打造。可能“十四五”期间会做这一块,把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包括民族音乐这些东西怎么融合,怎么打造成示范区,这一块也是我们接下来要活化利用的。

大邑县安仁博物馆特色小镇管理委员会、景区管理与宣传营销部部长张博:作为新晋的国家5A级景区,2016年安仁博物馆就进行活化,主要是文博文创活化的发展,主要是几个方面:

首先从公馆文化的活化方面,利用街上的老建筑,说是老建筑实际上也是新建筑,也就100年的历史,也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包括徽派建筑,苏州园林的建筑,川西的建筑,加上欧洲建筑风格融合的公馆的活化,利用老街的一些公馆进行新的业态植入。

第二是博物馆的活化,我们是探索各种博物馆的形式,包括传统博物馆主要有文物展示,现在我们引入红酒博物馆,咖啡博物馆等你们可以消费的博物馆,同时和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下的博物馆体验,利用AI的技术引入博物馆盲盒的概念,在我们的安仁广场引入盲盒的概念。另外就是通过健康博物馆平台,向重庆,向西昌输入,从党建的教育到现在的军事研修,加上电影的影视的活动。

第三是文化空间的活化,我们引入方锁打造的全国第一个可以住的书房,为阅读的形式探讨了一种更新的生活方式,打造了一个生活美学空间,打造的可以向外伸出的品牌,现在包括深圳,包括青岛都已经输出了方之书房的品牌。

最后就是林盘的活化,在南岸美村利用林盘的保护、开发和活化,落地成为安仁可以向外输出的IP品牌,打造一种新的住宿业态,包括我们的防震营地,账篷营地等,就你能够想象的住宿的方式我们都有,你想住什么样的民宿,想住什么样的酒店在安仁古镇都有,这都为我们旅游元素的消费提供了一种新的活化方式,同时它对林盘保护,林盘文化开发上进行了活化。

成都市诚瑞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刘阿鹏:其实在新场景打造这个思路其实是贯穿了我们对竹艺选址到开发的思路,活化到底该怎么做,我们认为文化也好,资源也好是新场景打造,它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团队在整个思考与执行的过程中,想过第一个问题就是“挖掘”,如何“挖掘”当地的在地文化,然后将在地文化进行唤醒。

比如我们选择了竹艺村这个位置,第一是看中它是典型的川西林盘的村落,具有独特性的风貌。第二它的竹编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就围绕村落和竹编工艺来进行田园风格的打造。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也逐步开发了竹编的手工体验,还有扎染,蜡染等等活动,我们也希望借于此通过打造的小小的小微场景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所有的场景都是为提供服务的。当然在这中间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或者教训,第一是对于新场景的运用也好,开发也好,我们认为目前在科技感方面还是不够。但可以借助文化,把文化作为内核。

国家甲级旅游民宿锦府驿掌柜马莉:民宿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以文化为抓手,文化赋能我们的民宿。一个好的民宿一定离不开我们的主题文化,首先我们就是要挖掘当地的文化元素来赋予我们的民宿,体现我们民宿的一个独特性和市场的魅力。第二我要分享的是我们深度的审美加上线下的社交,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创造出与现代审美相符合的文化表达语言,根据当下的潮流和年轻人的喜好,我们创造时尚,营造氛围,演绎出现代人喜欢的美好生活,我们以茶会友,以音乐会友,然后做多空间的设计,最终搭建好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平台。

在不同的节气我们也会推出不同的活动,让我们的消费者沉浸式地体验文化的休闲的美好生活。第三我要说的是民宿的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是一定离不开我们民宿品质的提升,民宿到现在卖的不是客房,卖的是一种品质,卖的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那我们除了保证最基本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品质,我们还要有特色的管家服务,比如它一定要达到便捷化,个性化,以客人的需求为抓手,让我们的客人从满意的服务到感动服务,最终到我们的惊喜服务。我们用心地呵护每一个客人,用点点滴滴去触动和感染客人,以口碑赢得客人的信任,使得客人随时来,反复来。

作为此次沙龙主持人,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诸丹表示:这次对话凝聚几个共识:第一以文化资源与城市的文明共生共融。第二以文化之运赋能新生艺术。第三以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点亮成都世界旅游名城的品牌。第四以文化新场景的打造来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堆润




0
点击次数:82  更新时间:2022-12-16 19:24:08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2022年资阳安岳群众满意率超98%

下一篇:西昌城市推介会在蓉举行 四大特色主题游邀你共赴阳光之约

网站首页 | 本网介绍 | 媒体合作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